欢迎来到: 武汉理工大学 | 理学院 |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微纳光传感与器件

发布时间:2018-08-24 来源: 4596

微纳光传感与器件方向涵盖光电信息与电子信息两个本科专业,与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和三大行业领域紧密结合,以微纳光子学传感器和系统的物理基础、科学问题、系统结构和应用技术的前沿问题为研究核心,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研究。建立了显微成像、单光纤光镊系统、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微量气体分析和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平台。包含先端光子学、激光与原子光学、光电信息传感和太阳能物理与成像等四个实验室。

本研究方向由17名教师和36名研究生构成,涵盖先端光子学、微纳光传感、原子光学和太阳能电池物理4个研究方向。其中,“百人计划”和“楚天学者”特聘专家2人、“楚天学子”1人、湖北省产业特聘教授1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


e5d45938ada6314de0264737fef7376c.png

先端光子学实验室

6cc6f249c692df48fb7ad6be3634138b.png

光纤光镊实验室

0d57c28c4ec16538efe28e5639e0b7c4.png

分布式光纤传感实验室


Ÿ 先端光子学实验室              

6b1d3bc8266efd723c433205f9fcc6d0.png

eb0e941832870a292a4c4f3ff98324bf.png

3eef6516eb7ed7cdfbf71eed2b768ca6.png

 178f22fa72d7c6a6cac0cb68624c445b.png

 

专注于生物成像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研究:

Ÿ 新型共聚焦显微成像

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对生物样品进行高对比度的三维成像,在生物成像领域不可或缺。本课题组以超高速(>1000/s)共聚焦成像为研究核心。

Ÿ 新型双光子激发成像

采用飞秒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具有成像深、层析能力好和光毒性小等优点,但造价昂贵,色散补偿困难。本课题组将挑战超高速双光子成像新极限。

Ÿ 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

能够突破衍射极限,对生物组织内部分子水平的运动变化进行清晰成像是目前的热门研究领域。课题组探究新型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

主要研究人员组成

  授:卢景琦*

副教授:陶珺、贾信庭

Ÿ 原子光学与光镊实验室

 

e5cbbac22b5d5b60ca4887620801a0e3.png

 

9686c42c560386466d5c1d6312e7cef3.png

Ÿ 以激光冷却技术为基础, 研究激光对生物大分子的捕获与操控——光镊。侧重于单光纤光镊的研究。相比于使用大数值孔径物镜的传统光镊,单光纤光镊捕获光路与观测光路分离,实验设备简单,对细菌、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操作更灵活。

Ÿ 研究用表面固体结构操控经激光减速(冷却)后的原子——原子芯片。原子芯片把量子光学、物质波光学的理论和成熟的微制造技术结合,使原子器件向微型化和集成化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并极有可能成为冷原子物理走向实用的奠基石。

主要研究人员:

  授:张波*

副教授:刘子龙

 

Ÿ 微纳光传感实验室

cee21acf00867e02b306bda153ff2abe.png

 

a635da74ca518c144d1e04dc811f149f.png


ab44b0928693c9ec9bf9e4a9a58df6ff.png


  be9aa3450d9f16f0cb9d362f39c957c6.png

光电信息传感以敏感材料的光学性质和物理传感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建立高精度、大范围和多重效应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实验

Ÿ 纳米薄膜光学与SPR、拉曼相关敏感机理、传感器

以半导体和金属薄膜的光学性质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固体物理和量子力学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其传输、敏感机理和与之相关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荧光增强和磁光等现象,作为多应用的基础

Ÿ 分布式光纤传感

利用实验室多年的光纤传感器研究基础,在长距离和高分辨率两个方向开发分布式光纤温度、振动传感系统

Ÿ 微量气体分析与在线监测

结合光通信行业迅速发展的高性能激光器和光器件,深入基于光声光谱的高精度(ppm以下)微量气体分析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人员

  授:黎敏*、吕海飞、文晓艳、王锋*

副教授:郜洪云、易迎彦

 

Ÿ 太阳能物理与光电成像实验室

c24f34cbb83dad043f0fd89ce3d728b0.png


3dcc24016dfd1b17347699e2990b769b.png


             12273f05a3dea880df4d0cc824f3f70e.png


Ÿ 面向新一代太阳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制备表征与应用

钙钛矿材料能够无污染地轻松提供太阳能光伏效应解决方案,且其转换效率2014年已超过20%,因此钙钛矿基材正在成为太阳能电池产业的研究热点。

Ÿ 光电成像、检测基础与应用

高分辨率、高速和高图像质量是未来光电成像的发展方向。研究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范围、更多的细节;2000fps帧频、更高抗噪和灵敏度。

主要研究人员

  授:杨应平

副教授:胡昌奎、胡靖华

实验员:陈梦苇

注:*为博士生导师